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热爱生命》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热爱生命》教案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气:584次| 12-2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热爱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仔细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而领悟主人公的精神追求。
2.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追求和执著。
3.感人生多艰,塑坚强人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现实生活中,有人慨叹生不逢时、人生如梦,有人抱怨活着真没意思,更有人说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在这样人生观下,我们看到的是太多的生活的空虚和无聊,太多的游戏人生,太多的颓废和消沉以及百无聊赖……
《热爱生命》的主人公无名氏靠着现实成分几乎为零的希望、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欲望所带来的力量,在荒原中克服了残酷的、怪诞的、超常的磨难,终被救而脱离苦海。让我们看到平凡人的身上超常的抗争性,在命运和生命面前永远不服输的坚韧与毅力。我想,其中体现的毅力足以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相媲美。生命有多宝贵,人应该如何热爱生命,读读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相信你有更深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文本
1.《热爱生命》写的是                      的故事。
示例:惊心动魄的、生命与死亡抗争的、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一位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怖、死亡进行斗争;人“要活下去”;使人读来激动不已……
《热爱生命》中的“他”是一个                          的人。
示例:珍爱生命、坚韧顽强、让人钦佩、勇敢拼搏……
2.按照情节复述故事。
教师提示:极度饥饿——剩骨维生——发现大船——向前爬行——遭遇病狼——战胜病狼。
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以上内容为教师补充内容)
3.精读课文,理解形象。
(1)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明确: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接下来是几天可怕的雨雪”)、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这地方的狼很多”)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至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板书: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饥饿                           
恶劣的天气         坚韧顽强
“他”        体力极度虚弱       不畏艰险
伤病
野兽威胁
(2)小说是如何表现他克服和战胜困难的?试根据小说加以分析。
首先,小说通过“神志清楚”“很冷静,很沉着”等一系列词语,向读者展示了他充分运用理性克服危险与灾难、战胜恐惧与幻觉的心路历程。如“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地死呢?”这里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是主人公对生和死的思考,也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执著。再如“逼着他向前走的,是他的生命,因为它不愿意死。他也不再痛苦了。他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他的脑子里则充满了怪异的幻象和美妙的梦境。”此处的心理描写告诉我们:他身体极度衰弱,但只有一息尚存,就决不放弃,支撑他的是对生命的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小说中作者多次准确地模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非常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
其次,小说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他求生的意志和行动。如“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他咬紧骨头,使劲地嚼。有时他咬碎了一点骨头,有时却咬碎了自己的牙,于是他就用岩石来砸骨头,把它捣成了酱,然后吞到肚里。匆忙之中,有时也砸到自己的指头”这里的细节详细描写了他砸食猛兽吃剩的骨头,可见他的饥饿难耐,但主人公并没有轻言放弃,反更顽强地汲取生存的能量。再如最后他与狼较量的细节等,写得细腻逼真,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形象性。
(3)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没有名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呢?“狼”就是一只狼吗?
西方许多文学作品有象征意味,如小说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所在,而小说中的“狼”更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www.ff70.com 三、结合小说形象,谈谈读文启示
    可自己归纳,可借名人名言,可直接摘引某篇课文中的句子。
示例: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无比优越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法·蒙田《热爱生命》)
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并寻找快乐,就这样。(白岩松《痛,并快乐着》)
生命因信念而坚韧、顽强。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某一方正遭受苦难时不离不弃。
只要心中生存的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窘困的处境也能重生。
为了达到一个人生的目标,就要同人生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做殊死的搏斗,并且敢于胜利。面对生活、工作遇到困难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只有奋起抗争,因为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人生要有所追求,要活得轰轰烈烈,成就一番事业,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本身。
……
四、结语
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满地的荒草。但渺小的“人”因为拥有顽强的生命和坚定的信念而从远古走来,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让我们永远拥抱伟大的、顽强的生命,让生命之树常青!
【资料宝藏】
1.作者资料
杰克·伦敦1876年1月12日出生于旧金山。父亲姓杰尼,是一个游方占星家,母亲是一个召魂降神的人。杰克·伦敦出生后父母离异,他母亲改嫁约翰·伦敦,于是他也姓伦敦。他从小生活困苦,十岁就上街卖报,十四岁当童工,后来又到旧金山码头上当搬运工,在捕海豹的船上当过水手,到过日本海。他当过流浪汉,坐过监狱。他经过自修,考入加州大学。读了一个学期,又随潮水般的淘金潮去了阿拉斯加。他回家时没有淘到一粒金沙,但是带回来丰富的关于北方故事的素材。
杰克·伦敦从小喜欢读书。九岁就已读过华盛顿·欧文的西班牙游札记《阿尔罕伯拉》。奥克兰公共图书馆是他常去之地,他吃饭、走路、睡在床上都在读书。他读吉卜林、萧伯纳、左拉、福楼拜、托尔斯泰等文学作品,也读马克思、尼采、达尔文、斯宾塞等理论书,这种广泛涉猎和对各种学说的兼收并蓄,使他的思想十分芜杂。他既相信社会革命,又相信生存竞争和超人哲学。
杰克·伦敦苦难的生平和坎坷的经历使他为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了十几部长篇小说和一百五十多篇短篇小说,成为二十世纪著名的多产作家。
2.写作背景
1848年1月下旬,当加利福尼亚木匠马歇尔在美洲河上的哥娄玛附近的锯木厂检查工作进展时,在工厂的尾水道中发现了几片含金石英。马歇尔带人找遍方圆数里,一无所获。之后,在撒特要塞(Sutter's Fort)的一家杂货店老板萨姆•布瑞南戏剧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他购买了一大罐美洲河金土,带到旧金山,四处喧嚷,“金子!金子!来自美洲河的金子!”各处的人们听到消息后就丢下手头的工作,奔向加利福尼亚寻找金子。先是几十、几百、几千的人,随后是几万、几十万的人,坐着帆船和汽船,驾着驴马,甚至步行,蜂拥而至。在淘金热中,许多人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更多的人并没有发财,那里有着许许多多悲伤的故事。本文所讲述的就是那许许多多淘金故事中的一个。
3.拓展阅读材料
向生命鞠躬
孙盛起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稀拉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速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的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色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知去向。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跑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走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遇难者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创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这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到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这一定是筋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www.ff70.com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和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撼。
    我慢慢地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小小说选刊》)
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热爱生命》一文生动逼真的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通过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唤醒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识。如,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这篇小说最打动你的情节是哪一个?它为什么打动你?人物的哪些心理活动打动了你?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应作总结。如:生命,与人类同在,它赋予人精神、意志、理想、智慧,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管我们我们遇到什么,它都会与我们同。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道路永远只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祈愿。在生活中就要学会坚强、学会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生命的重托,才能对得起生命的历程。
 



如果觉得《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热爱生命》教案》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热爱生命 年级语文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热爱生命》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