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解析人体呼吸在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解析人体呼吸在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气:776次| 11-18
解析人体呼吸在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人体的呼吸”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本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常常遇到以下几点错误认识。  一、吸气时肺内气压减小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气体被吸入肺。”这一吸气过程被很多人所接受,其实这种说法是不严密的。在吸气时,肺内气压并不是一直在减小。一次呼吸过程,肺内气压变化如图。  吸气时,在AB段,由于肺的被动扩张,肺内气压始终在减小,但当肺内气压达到B点以后,减小到最低,之后由于气体的进入,肺内气压开始增大,即BC段肺内气压开始增大,只是此时肺内气压仍然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仍然表现为吸气。在C点达到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完成吸气。同理,呼气时,肺内气压开始增加(CD段),之后减小(DE段),因DE段肺内气压仍然表现为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继续呼气,直至E点,达到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完成呼气。  鉴于此,规范的说法应该是:“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吸入肺。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被呼出肺”。  二、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很多资料习惯把肺泡内气体与周围毛细血管中血液内气体的交换称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其实这种交换是欠妥的。肺泡内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的等混合气体,就像气球一样,肺泡起到暂时储存气体的功能。气体交换不是发生在肺泡内,而是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由于肺泡内和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存在气体分压差,氧气会由分压较高的肺泡扩散到分压较低的血液,二氧化碳则由分压较高的血液扩散到分压较低的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的交换。严格的说,这一气体交换过程应称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三、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的含量少  这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很多同学认为,通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之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少了,二氧化碳多了,故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的含量少。根据下面的表格,我们很容易发现错误所在。
气体成分 空气中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尽管肺泡与血液发生了气体交换,呼出的气体中,仍然是氧气的含量大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其实在这里大家主要是忽略了含量的变化,问题出在语言表达上。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氧气的含量减少。  四、呼吸和呼吸作用混用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应该包括四个阶段:            呼吸作用是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里,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如果觉得《解析人体呼吸在教学中的几个误区》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教学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解析人体呼吸在教学中的几个误区,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