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同步测试题1
一、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甿隶(méng) 万乘(shèng) 锄耰棘矜(yōu qín)
B.鞭笞(chī) 从散约败(zòng) 瓮牖绳枢(yǒu)
C.隳名城(huī) 蹑足行伍 (háng) 度长絜大(dù jié)
D.以窥周室(kuī) 亡矢遗镞(shǐ iú) 逡巡(qùn)
二、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méng承接)膏腴之地(gāo yú肥沃)
B.履至尊(lǚ实行)振长策(cè马鞭子)
C.瓮牖绳枢(yǒu窗户)鞭笞天下(chí打)
D.制其弊(bì疲惫)逡巡(jùn xún徘徊)
三、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
D.将数百之众(率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
四、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内立流度,务耕织。
D.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E.收天下之兵。/斩木为兵。
F.振长策而御宇内。/因遗策。
G.赵奢之伦制其兵。/履至尊而制六合。
H.序八州而朝同列。/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五、以下各项中加横线的词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六、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两项是( )( )
A.赢粮而景从。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振长策而御宇内。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F.孝公既没。
七、下列各组句子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吞二周而亡诸侯。
D.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八、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
制
终岁不制衣则寒( )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吞二周而亡诸侯
利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年矣(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固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蒙故业,因遗策(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延
秦人开关延敌( )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
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致
以致天下之士( )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
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
九、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委,委弃。)
(2)孝公既没(没,殁,死去。)
(3)会盟而谋弱秦(谋,谋求。)
(4)开关延敌(延,请,迎击)九国之师逡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
(5)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橹,船桨。)
A.②③B.③④C.①⑤D.①④
十、以下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不是虚词的两项是( )(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C.辍耕之垄上。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十一、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素无亡失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十二、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十三、以下句中加横线的词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 )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十四、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字活用相同的两项是( )( )
A.内立法度,务耕织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十五、以下句中加横线的字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侯。 B.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马。
C.却匈奴七百余里。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十六、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1)( )
A.外连横而斗诸侯。
对外用连横的策略同诸侯斗争。
B.流血漂橹。
流出的血多得能漂起盾牌。
C.从散约败。
合纵的盟约解散了。
D.秦人开关延敌。
秦人大开函谷关,迎战敌人。
(2)( )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砍伐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作旗帜。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地方,发展到了兵车万乘的国势。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拿出锋利的武器,谁能奈何他们?
D.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
十七、判断正误
(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
(2)题目《过秦论》的“过”是动词。“过秦”的意思是“超过秦国”。( )
(3)“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意思是“并吞天下”。“席”“包”“囊”都是名词作状语。( )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概括了陈涉起义的结果。( )
(5)本文全篇分析了秦灭亡的种种原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
(6)文章最后一段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
十八、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填空
(1)第三段写了秦始皇的功业。
①政治上是“,__________”两句。
②军事上是“南取抱怨__________。
③文化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地理防务上是“践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何。”
(2)第四段写陈涉起义。
①其出身地位是“瓮牖,__________,__________。”“蹑足,__________之中。”
②其个人素质是“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富”。
③起义队伍的组成是“率 ,将 ”。
④其武器装备是“斩木__________,__________为旗”。
⑤起义的影响是“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景从”。
③起义的结果是“__________”。
(3)第五段作者从四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了对比。
①社会地位“陈涉之位,__________”;
②武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部队的素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兵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中篇)
(1)写出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
①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养 。
②强凌弱,众暴寡。暴 。
③周室卑微。卑微 。
④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元元 。
(2)以下词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C.是以诸侯力政。 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3)写出以下各句中“是”指代的内容
①若是何也?是 。
②是以诸侯力政。是 。
③是上有天子也。是 。
(4)以下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A.专权和威望可以定下功业,国家安定的根本,在此一举。
B.门的威势,既定的功业,是国家安定的关键,全在这时了。
C.保持威势,成就功业,安定危困局面的关键就在这里。
D.保持威风,成就大功,安定危困局面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②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A.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依仗自以为高明的才智,一意孤行。
B.秦二世心地贪婪、见解偏狭,推行自以为出人之上的智谋。
C.秦二世怀有贪婪、鄙陋的居心,自作聪明,一意孤行。
D.秦始皇心地贪婪、鄙陋,推行自己奋发的才智。
③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A.不行王道而施行自己欣赏的霸道,焚烧典籍,残酷施行刑罚制度。
B.废除王道的仁政,建立自己喜爱的制度,那就是焚书愚民和使刑法更加严酷。
C.不行王道而让自己的亲信掌权,大搞焚书和残酷刑罚。
D.废除仁政的王道,建立私人喜爱的霸道,烧掉自家书籍,奴役天下百姓。
④先诈力而后仁义。
A.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
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
C.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
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
⑤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
A.搞兼并战争的人都有高超的欺诈手段和暴力,求平安的人们都认为顺从权威的做法可贵。
B.搞兼并战争的人崇尚欺诈和暴力,安定危困局面的人重视顺应民心和权宜之计。
C.兼并别国的作法有极高的欺诈能力,安于现状的君王以顺认为贵。
D.兼并别国的行为抬高了欺诈和暴力的地位,使安于现状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只好顺从强权。
⑤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A.孤独的人如果有了危险,他的死亡甚至在站立时都会降临。
B.孤立无援的秦国已有了内乱,所以它的死亡命运指日可待。
C.孤立并且孤独的秦国占有天下,他的灭亡可以立刻等到。
D.孤立无援的秦国占有天下,它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5.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参考答案:
一、C
二、A
三、D
四、B E
五、A
六、C D
七、D
八、制 (1)制作(2)统率 指挥(3)控制 制服(4)规模
亡(1)无(2)逃跑(3)丢失(4)灭亡 灭掉
利(1)锋利(2)好处(3)有利的(形势)
固(1)本来(2)险固(地势)(3)巩固(4)固执
因(1)趁着(2)沿袭(3)就着
延(1)引进 迎击(2)延续(到)
爱(1)吝啬(2)爱护
致(1)招纳(2)获得
及(1)等到(2)赶得上 追得上
度(1)量 量长短(2)制度
九、C
十、A 、C
十一、 D
十二、 A
十三、 B、C
十四、 A、C
十五、 B
十六、 (1)A(2)C
十七、 (1)√(2)×(3)√(4)√(5)×(6)√
十八、 见课文。
十九、 (1)①养,养育,统治。②暴,欺侮。③卑微,衰败。④平民百姓。
(2)B
(3)①“是”指代“天下之士,斐然向风。”②“是”指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③“是”指代“秦南面而王天下”。
(4)①C②A③A ④C⑤B⑥D
(5)A
如果觉得《《过秦论》同步测试题1》高二语文试题,高二语文试卷,高中语文试题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 开始下载
-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由网上搜集或网友上传,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仅能作为学习研究目的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请您于24小时内自觉将其删除并向著者购买使用许可证。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
- · 《李商隐诗两首》习题
- · 《李商隐诗两首》学案
- · 《琵琶行(并序)》练习题
- · 《琵琶行》练习题2
- · 《琵琶行》练习题1
- · 《蜀道难》练习题3
- · 《蜀道难》练习题2
- · 《蜀道难》练习题1
- · 《劝学》同步测试题1
- · 《师说》同步测试题
- · 《劝学》同步测试题
- · 《师说》同步测试题3
- · 《师说》同步测试题2
- · 《师说》同步测试题1
- · 《过秦论》同步测试题3
- · 《过秦论》同步测试题2
- · 《过秦论》同步测试题1
- ·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3
- ·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2
- ·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