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试题课件下载试题下载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

  •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
  • 类型: 试题下载 - 历史试题 - 高一历史试题
  • 大小: 321 KB
  • 语言: 简体中文
  • 推荐星级:
  • 更新时间: 12-21
  • 下载次数: 809
  • Tag: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卷,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 历史
  • 收藏此页: 将此页加入收藏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类型为高一历史试题。由[发奋学习网|http://www.ff70.com ]提供下载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 选择题

1、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 D 世袭制

2、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图一  汉郡国并行图                      图二  元朝行省图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3、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4、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5、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主要是因为这一制度(  )

A  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和控制   D  是秦朝首创的政治制度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事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是抗击哪一侵略国?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8、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大屠杀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9、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10、下列近代文献中,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的施政方案是(  )

A 《海国图志》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孔子改制考》

11、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

A 三大战役胜利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C 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下列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A 淮海战役   B 淞沪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1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以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 清政府     B 南京临时政府     C 北洋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14、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  )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1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   )

A 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 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 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18、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下列文献中,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的是   (   )

A《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20、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    B 由英国等国发起

C 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D 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

21、大卫是英国下议院的议员,关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他津津乐道。你认为他的哪一说法

是错误的(    )

A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

B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责任内阁制

C 它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D 国家元首可以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外行使一定的权利

2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意思是说:(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即使是两个魔鬼,也可以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概括了民主宪政的基本特点。民主宪政关键和核心是

 A.民主宪政可以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        B.民主宪政可以有效地限制权力

  C.民主宪政可以改变人,使之友好相处    D.民主宪政可以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

24、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是指(   )

A 英法美  B 英美德   C 法美德  D 英法德

2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是(   )

A 俄罗斯    B 吉尔吉斯斯坦    C 乌兹别克斯坦    D 土库曼斯坦

26、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上已分成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另一种是“极权政体”。其中后者是指(   )

A 君主专制制度    B 法西斯残余势力   C 社会主义国家    D 君主立宪制度

2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美、欧、日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对手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9、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 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 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 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

3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


31、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
32、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制度为核心,但相权一直威胁着君权,直到清朝时期建立了军机处,才结束了这一斗争。

33、中英《南京条约》明确规定:割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的彻底胜利,其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三、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约法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里程》

材料二

材料三 孟德斯鸠指出,好的国家制度必须“三权分立”,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1) 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原则。(2分)

(2) 材料二是哪个国家政体的反映? 政体的名称是什么?总统内阁、参众两院、最高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利?(5分)

(3) 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它们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的主张是否一致? 对材料三的主张你有何认识?(3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相逢一下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3分)


(2) 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4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8、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地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中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时间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族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20xx年4月26日赴大陆访问。南京是连战本次参访的第一站,连战成为56年来第一位拜谒中山陵的中国国民党主席。

请回答: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3分)

(2)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你认为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4分)

(3)连战为什么首先去拜谒中山陵?连战的出访给两岸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5分)

1---5   CBBBC   6---10  CABBC   11---15  BAABC  16---20  ACB   21---25  DBDD   26--30  CAAB

31--35  ABBBB

36、(1)内阁制,三权分立(2)美国 共和制 总统内阁:行政权  参众两院:立法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3)一致  三权分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有助于维系国家的统一。

37、(1)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   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

(2)美,苏。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敌后的对手。冷战,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3)国家利益。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38、  (1)挺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

(2)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革命的开端。经验教训:掌握军队(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3)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9、

(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3分)

(2)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垮台后退守台湾,形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分)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是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2分)

(3)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前身同盟会的创始人;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3分)  国民党主席访问大陆,促进了两岸的和平发展。(2分)
 



如果觉得《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卷,高中历史试题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相关的资料
下载说明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由网上搜集或网友上传,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仅能作为学习研究目的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请您于24小时内自觉将其删除并向著者购买使用许可证。
·站内提供的所有资源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高中历史必修一试卷,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试卷,高中历史试题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