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奋学习网学习频道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发奋学习网| http://www.ff70.com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气:589次| 12-21
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1—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和分数的意义,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设计分析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话说西天路上,唐僧师徒不光要忙着降妖除魔,还忙着研究数学问题呢,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有一天,师父把四个桃子给悟空和八戒当晚饭,悟空说:“师父,八戒每次都多吃,这次请您给我们分吧,一定要公平。”同学们你们说一说,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课件出示:4个桃子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   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分几个?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二分之一。   (2) 一边回忆分桃子的过程,一边对应出示分数线、分子、分母和完整的分数二分之一。象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我们把他叫做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另一半用什么表示呢?   两个二分之一一样大吗?   为什么呢?   2、认识三分之一:   (1)这时沙和尚也来了,他也想吃桃子,那这一个桃子分给三兄弟该怎样分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3个三分几之一合起来就是1   3、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4、认识四分之一   (1)四分之一你能折吗?学生独立折。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汇报交流。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5、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用折一折的方法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吗,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3)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 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四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四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每一份就小了。)   (4)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5)做一做第2题,打手势。   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所以在认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时,通过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意义。   通过对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初步认识,学生对分数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学生在这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是最强的。在这个时候设计一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更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   在学生折了四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折一折和方法产生更多的分数,在产生新分数的过程中对分数物意义进行渗透和拓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个分数最大?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到分母大的分数大。教师在这时不急于下结论,故意给学生一个伏笔。   学生在这时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会有些疲劳。这时我又用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学生最喜欢的角色来解决本节课中的第二个难点。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二个吃西瓜的故事并用课件展示实物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的道理。   在把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任意的挑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巩固比较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判断方法。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4、拓展运用。   填一填,课件展示。   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通过看图、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说说什么?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板书设计:   分数   ……   ○


www.ff70.com

  教学反思   分数的概念是在整数的基础上扩展的,是从实际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应运而生的,是从平均后不能用以前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时产生的。教材的显示也非常突出 “平均分”这一中心概念。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强调和重点突破。从设计意图来看,教材非常强调“数形结合”,学生初学分数,思维的支撑点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因此在教学时应当珍惜图形的功能和作用,发挥其效应,在教学时应当从直观入手,通过学生对具体的分析、直观的事和物的分析,来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在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再次回想我和教学过程,体会很多。现就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一、创高情境,制造冲突,引入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第一次接触时难免会有些陌生,心情会有些紧张。而且前面又没有相关的知识为这个单元做铺垫,所以在上课新课之前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的人物来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情境的创设有三个目的:一、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的进入新课;二、通过这个情境引入我们这节课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平均分”;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当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人时,每人半个,那半个桃子在数学中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在试讲时,前面理解分数的意义时,我反复强调“平均分”,学生也意识到这个“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前面的语言表述中也不忘加上“平均分”三个字。但在后面的判断对错时,有一个三角形,不是平均分的,也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好多孩子都认为是对的。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想的。孩子说是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三分之一来表示。我马到成上明白了,学生只是把平均分当做一个词来用,并没有在实际的情境用实际理解。我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我只顾着强调“平均分”,并没有回过头来再让学生比较每一个三分之一是不是一样大了。再次教学时,我先说三分之一的意义,再说还有哪些部分也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再回过头来问:每一个三分之一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就会说:是,因为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通过这样的调整后,学生再判断对错时,只有个别学生出错了。由此可见,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还有就是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这些地方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反复琢磨的。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如果觉得《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Copyright © 学习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人教新课标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与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