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飞速资源网学习频道教研课题学校课题研究“双主互长”育人模式研究方案

“双主互长”育人模式研究方案

飞速资源网| http://www.ff70.com |学校课题研究|人气:473次| 03-14
“双主互长”育人模式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引发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伟大、更艰巨的任务,需要基础教育加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但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进展和成效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需要我们作出努力、积极探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基础,是人有主观能动性,能从事自觉的活动,能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驾驭人自身的发展。这一学说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发展自己的实践活动,必须让他们以其自身发展的主人意识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心理科学研究指出:学习的基本因素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认知系统,在行为表现上为操作系统;二是情意系统,在行为表现上为动力系统。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双主互长”教育模式重视强化师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用权师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以提高教育水平和学习效率。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成为立足于世界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成为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关键是教师。在学校里,教育方针要通过教师实施;教育质量要依靠教师提高;教育改革要依靠教师的教育实践推进。另一方面,教师的潜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教师的情操,在教育工作中陶治;教师的技能,在教育生涯中提高;所以,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全程发展,必须“他育”与“自育”并举。因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就要以教师为本,挖掘教师潜力,发挥教师潜能,把教育活动变成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让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铸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这育人育已的“双重功能”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江东中心小学于19xx年开始进行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践与探索,在教师管理方面实行了“以理为主,人和为重”的管理策略,在教师培养方面进行了“以导为本”的摸索,在教学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以学为本”的探索,在学生培养方面进行了教育活动“以能为本”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缺少理论的指导和全面的整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双主互长”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理论学习、借鉴和移植已取得初步成效学校的经验,探索江东中心小学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西欧、北美、日本等国家在六十年代已经提出了珍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的精神,教育方法则强调个性化原则,他们认为,这种尊重人的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基调。日本在19xx年发表的《期望的人的形象》中,提出“提高人性与开发人的能力”要求。19xx年,他们在《教育课程审议咨询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到“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八十年代,天津东河区提出的“主动发展教育”,九十年代,郑州人民路小学的“主体性教育”、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双主体”育人思路等,均提出了要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同时,也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的思路。强调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让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同步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从而获得同步增长,体现双方自身的生命价值,使教育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生命过程。

三、实验假设

通过改革传统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束缚教师、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教师、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寻找最佳的教育

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实现“高、新、谐、活”的学校特色。

1、高。教师素质高,教育质量高。

(1)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2)构建江东中心小学高效能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3)实现培养目标的高质量,使学生初步具备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精神情感;有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习惯的学生。

(4)学校拥有一批区、市、省名师,教师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5)教学上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学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2、新。教师观念新,学生会创新。

(1)教师具有“立足明天,思考今天”的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工作,坚持“为学生的未来”为办学宗旨,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2)教师善于吸取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有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发展。

(3)教师有吸取信息、内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

(4)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

(5)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从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

3、谐。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

(1)建立“心理相容”的领导集体,提高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

(2)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

(3)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4)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育互动中得到共同发展。

4、活。教师教学方法活,学生思维活。

(1)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把教学活动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四、研究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理论的形成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它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它承认人的价值,尊严和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并把人的全面发展与彻底解放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二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传统,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最为天下贵。不仅认为人类有价值,而且肯定个人也有价值,提出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而且这种潜能在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会显示出差别,主张按照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三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指导之下,让它与民族的优秀教育思想结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以人为本”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为指导,以古代儒家的传统教育思想为根基,接受、改造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理论而形成的,它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它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2、教师是教育工作主体的原则

素质是人的素质,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的教育。人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主体的核心因素,抓好了教师的管理,就是抓住了学校管理的主动脉。早在19xx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是教师。教育家毕比博士在《开发国家的教育品质》中说:教育的品质是教师的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所以,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确立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使教师体会到教师工作不仅仅是付出,更重要的是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展示教师自身的才华,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

3、学生是学习活动主体的原则。

社会的变革,知识的激增和老化,小学教育成为学习化社会不间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学生作为一个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双重统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双重统一,传统教育方法把教育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的不断销蚀。转变教育方法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教育状态,把教育活动变成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发展的过程。教育活动不再是一种异已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4、师生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共同发展原则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育是教师的导引与学生的知行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惠性和互动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要消除教师中心和管理中心的倾向,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五、研究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1、运用“以理为主,人和为重”的教师管理策略,唤起教师的主体意识

(1)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整合教育理念,使教师具有教育界的前瞻性。

(2)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开足精神动力,使教师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3)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办学的整体效能。

(4)逐步淡化制度,提高管理层次,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

(5)采用知错不究原则,减轻教师心理负担,激发教师创新精神。

2、运行“以导为主,服务为重”的教师培养策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

(1)为教师导航,帮助教师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

(2)为教师搭台,使教师掌握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为教师减负。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4)加大投入力度,帮助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5)学习心理理论,领悟爱的真谛,使教师具有爱的情感、行为、能力和艺术。

(5)加调整思维方法,找准现代教师角色定位。

(6)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3、教育工作以德为本。

(1)将德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工作人员个个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蕴涵德育因素”的观点,各项活动的设计等都考虑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感悟人生的价值,陶冶美好的情操。

(2)开展“十好”教育活动,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和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举止文明的良好风气。

(3)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口号,使学生“学会负责、学会合作、学会服务、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优化育人环境。注意环境布置体现美化、绿化、净化、诗意化,突出艺术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

(5)开展各类心理教育活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课堂教学“以学为本”。

(1)课堂教学“五优化”。课堂教学“五优化”就是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教学氛围。

(2)作业设计把握三个“度”,体现三个“注重”。把握“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

5、教育活动“以能为本”。

(1)构建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自已喜爱的天地里表现,帮助学生发现和表现自己的长处,培养学生自立自信的品质,使其终身受益。

(2)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

(3)开展形式多样,自主创新的少先队活动。

(4)活动板块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内容。

(5)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六、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

第一阶段(2001、9——2002、1)计划的摸索与启动阶段。

主要把握现状,形成方案、修改方案、探索方案的可行性,实践性并开始启动实施。

第二阶段(2002、1——2003、6)计划实施与研究阶段。

系统确立整合方案的任务安排、目标体系以及实施方案和途径。

第三阶段(2003、6——2003、9)总结经验与结题阶段。

通过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论文的撰写与结题。

人员分工:课题组长宋再黎,具体负责课题的总设计、人员协调、经费落实、专家指导等工作。副组长张瑶华、李明艳,具体负责子课题人员的落实和课题的管理。成员童维静、林璐、葛蕊蓉具体负责教师的研究,郑丽霞、谢凤多、沈莉伊、金燕萍具体负责学生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以理为主,人和为重》已取得初步成效,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曾在浙江教育报刊登。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育实验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加研究的成员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
如果觉得《“双主互长”育人模式研究方案》学校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报告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
本文Tags: 教研课题 - 学校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报告,
广告联系|管理下载|游戏下载|公文中心|驾驶考试|电脑教学|教育教学|名言名句|网站地图|热门专题
Copyright © 资源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页提供“双主互长”育人模式研究方案,学校课题研究,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课题申报表,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报告参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